陳浩,男,1961年生,漢族,湖南省常德市人,經濟管理EMBA學歷,上海文峰國際集團總裁。
第三屆中華十大管理英才
科學中國人十大新聞人物
第六屆上海市浦東新區十大杰出青年
2005年度中國企業十大最具魅力培訓師
2005年上海市黃浦區第一屆優秀青年經濟人物
2006年度湖南省常德市支持新農村建設十大功臣
2007年支持安鄉縣建設特別貢獻獎
2009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捐贈特別貢獻獎
2012年度上海企業競爭力十大領軍人物
2013年中國上海美發美容行業領軍人物
文峰自1996年創立以來,在陳浩董事長的率領下,通過采用“前店后校、前店后廠”的經營發展模式,經過二十三年的發展,目前已壯大為融“產、學、研、銷”于一體的集團化民營企業生態鏈。
公司目前在上海、北京、長沙、武漢、南昌、廈門、成都、重慶、西安、昆明、鄭州、太原、濟南、青島、天津、南京、蘇州、寧波等省會中心城市投資門店四百多家,一所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一家化妝品保健品生產廠,四所醫學美容中心,員工上萬名。每年為全國上千萬名VIP會員顧客提供頭發、臉部皮膚和身體亞健康狀態的專業護理。每年為社會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上繳國家稅收近億元。我們的經營宗旨是:想要自己幸福,先讓別人幸福。我們的服務宗旨是:運用文峰“九加六”,立志于讓國人年輕二十歲,長壽三十年。
文峰自創立以來一直堅持“以辦學校的思維做企業,以經營企業的思維辦學?!暗陌l展之路,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探索實踐黨中央、國務院如今提出的“產教融合,促進職業教育大發展”的職業教育模式。為此,我們苦心經營了近三十年,在中國美發美容行業“產教融合”發展之路上走在時代的前列,也為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和實現“美麗中國”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由文峰董事長陳浩創造發明的文峰“9+ 6”教育模式,顛覆了中國美發美容行業師徒相傳十年難以成才的歷史。在文峰學校,只需要一年時間,就能將一名美發美容的門外漢培養成為中國美業形象好,心態優、技術強,收入高的發型設計師和專業美容師,為中國職業教育探索到了一套完整的“崗前教育、在崗教育、終身教育”新模式。學習文峰“9+6”技術知識,能讓渴望成功的年輕人養家糊口、發家致富、光宗耀祖。
響應習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口號,在陳浩董事長的率領下,文峰學校先后與四川高縣、山西太原冶金學院、山西財貿技術學院、湖南岳陽平江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湖南長沙康明中等職業學校、長沙鐵 航職業中專學校、貴州習水職業中專學校、陜西安康職教中心、江蘇宿遷職業學校等三十多所貧困地區職業學校簽定聯合辦學協議。通過“扶貧先扶智”,讓這些地區貧困家庭的子女免費到文峰學習“九加六”技術,畢業以后高薪分配到文峰全國連鎖門店工作,通過專業技術服務顧客,在文峰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改變家庭的貧困面貌,實現自己的夢想。
文峰董事長陳浩賦予自己“要讓國人更加健康美麗長壽”的神圣使命,并一直為這個使命而努力著。為此,他決心打造六個世界一流:一流的健康美麗長壽園區、一流的美容技術、一流的美容產品、一流的服務團隊、一流的美容院、一流的美容信息平臺。
在國人的眼中,文峰是一個美的殿堂,是美發美容行業人才成長的搖籃。 因為文峰為國人健康美麗事業而做出的杰出貢獻,陳浩董事長先后當選為第三屆中華十大管理英才、第六屆上海市浦東新區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浦東新區第二屆人大代表、2005年度中國企業十大最具魅力培訓師,2005年上海市黃浦區第一屆優秀青年經濟人物、2006年度湖南省常德市支持新農村建設十大功臣、2007年支持安鄉建設特別貢獻獎、 2009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捐贈500萬元、2012年度上海企業競爭力十大領軍人物、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五六屆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第十一屆委員。
文峰被國家國內貿易局、中國消費者協會評為“全國首批放心美容院承諾單位”、 “中國美容美發知名企業”、 "中國最具生命力百強企業",獲得“中國著名品牌”稱號,“年度中國企業管理優秀單位和十大杰出單位”,文峰化妝品保健品廠通過了上海市保健食品GMP資格論證,“文峰”牌系列產品被中國中輕產品質量保障中心列為“中國著名品牌”,拳頭產品“康美膠囊”榮獲第四屆國際綠色保健產品金獎。
文峰人陳浩董事長秉承“工匠精神”,近三十年來,每天工作、研究十多個小時,親自教學和管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很少休息,幾乎把全部精力和心血傾注在他所鐘愛的美麗健康長壽事業和文峰的學生、員工、顧客身上,幾十年來,他嘔心瀝血教育文峰人學會如何做人,做事,學禮儀,做到守時守信,注意儀容儀表儀態,學習鉆研美發美容養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為廣大VIP會員實實在在的解決頭發頭皮、皮膚身體的諸多問題,讓他們生活得更加健康、美麗、幸福。
陳浩董事長走遍了中國、甚至全世界優秀的美發美容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以及清華、北大、劍橋、哈佛等著名高校,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韓國延世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海事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以及上航等著名企業、上海湖南商會、上海美協等行業協會都爭相邀請陳浩董事長為他們的學生和員工作禮儀、管理、銷售和成功學的專題講座。
陳浩董事長綜合國內外著名高等學府的辦學成功元素,在他的心目當中產生了要創辦一個世界一流的美容美發學校的決定。環境留人,環境育人,一流的企業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學校才能培育一流的學生。他親自到中國和世界各地尋找珍稀古樹靈石,亭臺樓閣和設計方案,斥巨資于上海市普陀區自購土地,打造美侖美奐的校園環境。
流程都位,人人都會。陳浩董事長根據自己近三十多年的美發美容實踐經驗,每年正月都要關門謝客親自編寫教學流程,如:包括洗頭的流程,剪發的流程,做臉的流程,做身體的流程,開運改眉流程、幸福改唇流程、門店三十二個區域管理流程,門店營銷流程等,然后根據流程親自授課,把各種流程標準都傳授給文峰的學生和員工們,讓他們根據流程一步一步的去開展各項工作。
文峰公司“干部特訓營”位于文峰總部大廈十一樓,陳浩董事長親自任文峰干部特訓營班主任,該班現有學生1500人,其中有400多人是從上海文峰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輸送過來的崗前培訓學員,其它都是從文峰各門店工作兩年后選送到總部參加在職培訓的干部員工。在文峰干部特訓營每期48天的封閉式培訓當中,陳浩董事長培訓學員們如何做人做事,禮儀、 文峰九加六技術、營銷、管理、門店三十二個區域標準流程等課程。
陳浩董事長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七點鐘準時到文峰總部園區巡視檢查,每天早中晚三次,安排園區的各項工作;每天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一點鐘,陳浩董事長準時登上干部特訓營講臺授課,每天上課四五個小時,晚上還要指導學員實操訓練二個小時。文峰干部特訓營至今已開班116期,培養了數萬名員工,從古到今都很少像他這樣,以六十歲的年齡,仍然這樣堅持親自教學培訓的企業老板。學生們通過48天的高強度學習訓練,他們逐漸的變得心明眼亮了,紛紛向陳浩董事長宣誓保證:要在文峰獻青春、獻終身,做到守時守信,把陳浩董事長傳授的知識和技術運用到為文峰顧客服務的工作當中。
陳浩董事長凡事身體力行,為了解決顧客頭發上、皮膚上、身體上的問題,他四處尋師拜醫,請教中國,乃至世界優秀皮膚的專家、行家關于頭發皮膚身體護理的專業技術;他走遍了中國的名山大川、遍訪高僧大德,尋找關于護理頭發、皮膚、身體問題的材料與配方,然后自己配制產品和研究技術,通過大量的做臨床,甚至用自己的頭發、臉、或身體進行臨床實驗而反復分析確定產品的配方成份,有時候因為試用產品讓自己的臉和皮膚腫得像個饅頭。因為他認為:一名好的醫生如果連自己的健康都保護不了,一個好的美容師如果連自己的頭發、皮膚、身體都護理不好,都不能稱之為好醫生和好美容師。如果自己不親自做實驗,怎么能夠放心把產品和技術推薦給顧客?
多年以來,陳浩董事長一直堅持自己臨床護理實踐,他親手護理過許許多多深受頭發頭皮、皮膚身體問題困擾的患者,有很多被陳浩董事長親自己護理過的顧客當場感動得流淚,甚至下跪感謝。陳浩董事長親自為患者護理時,都要讓學生在一邊觀摩學習,手把手的把技術要點傳授給學生,讓他們學懂學透后,回店跟自己一樣去幫助顧客解決問題。
為了考試文峰干部員工對“九加六”技術的掌握程度,陳浩董事長考試學生洗頭技術的時候,要讓美發經理排隊逐個在他頭上洗,因為人數太多,洗頭時間太長,陳浩董事長經常被搓得頭破血流;為了考試發型師的吹風技術,他讓發型師排隊在他頭上吹風造型,以至于快把他的頭發都吹枯;為了檢驗學生們做臉和做身體的技術手法,他讓美容總管也排隊在他臉上、身上練習,因此他的臉經常被搓破,身體經常被按摩得受傷。這種以不惜以自己身體為模特,苦心考試學生學習成果,從學生的技術和服務水平中檢驗老師教學質量的事情,除了文峰的董事長陳浩以外,還有誰能夠做到?
文峰創立二十三年來,深受廣大青年學生家長的青睞與信任,大家只要談起文峰都是豎起大拇指稱贊,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文峰培養鍛煉,讓他們長大成才。文峰的干部員工們非常感謝陳浩董事長親自教給他們知識技術,給他們創造了一個展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大舞臺,他們說: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陳浩董事長教會了我們做人做事的本領,他不亞如我們的再生父母。文峰門店因為環境好、技術好、產品好、服務好,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來文峰美容美發養生,目前已成為現代都市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文
峰董事長陳浩個人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都非常節儉樸素,他常年所穿的襯衣和褲子都是二三百塊錢一件(條),從不追求什么奢侈品牌,只求干凈整潔舒適就行。他每天所吃的早餐都是普普通通的面條。每次出差在外面餐廳吃飯,都要吩咐盡量少點菜,不要浪費,吃剩下的飯菜他都要隨同的工作人員打包帶回家。每次下店檢查工作,早上因為要請香只能吃點簡單的素食;陳浩董事長中午為了節省一點時間,多巡查幾家門店,一般都不吃午飯,僅帶點面包和水果在車上充饑;晚上巡店結束后,經常因過了飯點而僅吃一點點,有時候甚至不吃。員工給他定好的賓館,他經常嫌貴,吩咐改定便宜一點的房間。陳浩董事長現在所住的房子也是普普通通價格便宜的小區。連他自己的代步車現在已經開了十多年,外出巡店的時候經常在路上拋錨出故障,陳浩董事長的家人擔心他出行安全,想給他買臺新車,他都堅決謝絕不要。他說:要把每一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浪費了多可惜。而他愿意把金錢多用在文峰門店和文峰學校的環境打造上,因為他深信:一流的環境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方能成就一流的企業品牌。
在中國,在上海,二十年前來了一位湖南農村的青年人,他的人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因為他的出現,原先享譽上海灘的一大批國營美發美容品牌逐漸銷聲斂跡;
因為他的出現,曾經臭名昭著的美容院變成了如今美麗健康長壽的級佳去處;
因為他的出現,以往被人稱之為“刮刮匠”的理發師現在成了時尚潮流的代名詞;
因為他的出現,越來越多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苦孩子,在大都市里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因為他的出現,美發行業師徒相傳的傳統被文峰“九+六”教育模式徹底顛覆,中國美發美容職業技能教育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
因為他的出現,開啟了中國美發美容行業連鎖經營的新模式,引領導中國美發美容行業揚帆走航……
他把中國的美發美容行業做到極致,建立了世界上少有的中醫美容養生保健產品開發體系,問題性皮膚、身體亞健康、頭發剪燙染護、開運整形、開運紋繡技術體系,摸索出一套完整的美發美容崗前培訓、在職培訓、終身培訓教育體系,現代美容環境風水打造和日常管理服務體系,形成了產、學、研、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創建了世上少有的美麗健康長壽園,在中國美發美容界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他的名字,在業界無人不知;他的相片,掛遍了上海、甚至全中國大中型城市的大街小巷;他的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他的人生為人們津津道。陳浩,上海文峰國際集團的創始人,一個農村的放牛娃,用二十年的時間打造數百家連鎖門店,擁有員工上萬名,年收二十多億的美發美容帝國;一個不懂行的門外漢,卻成為了上海和中國美發美容行業的領跑者。在他成長的道路在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發生?是什么原因能夠讓他完成如此精彩的人生逆襲?他的傳奇經歷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讓我們一起來探尋陳浩的成長足跡,仔細品味他的心路歷程:
第一章
關于兒時的記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即便是出生在貧困農村的放牛娃也不例外。陳浩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在湘北農村度過了他充滿苦難的童年,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創業青年。也許是上蒼的眷念,也許是時代的機遇,也許是與生俱來的堅定信念,讓這個從小就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熱血青年開始了他的追夢人生之旅。
第一節
心安之處即為鄉
陳浩的故鄉就在湖南省常德市安鄉縣。安鄉位于湖南省北部,境內有主、支河道8條,自北向南過境,注入洞庭湖。因“左挹洞庭,右接蘭澧”, “洞庭蘭澧諸水各安其流”而名“安鄉”。據史記載:安鄉于公元561年建縣,至今已有1437年歷史。
在松滋河與澧水的合流處,有一個四面環水的小沙洲,當地人叫著團洲村,陳浩兒時的家就住在團洲的防洪大堤上,松滋河就在他家門口流過,屋后面是農田,大堤兩邊長滿了木果子樹。1961年,陳浩就出生在這里一戶貧苦農民的家中,因為在輩份上屬于“章”字輩,加上冬天出生,父親給他取名為陳章雪,后來又生了弟弟陳章金、大妹陳章貴,小妹陳小莉。
父親嗜酒如命,脾氣急躁,母親喜歡賭錢,在陳浩的記憶中,兩人從來沒有安安靜靜過一天好日子,不是吵鬧,就是打架。陳浩作為家里長子,從小就挑起照顧三個年幼的弟弟妹妹的重擔,還要主動分擔家里繁重的勞動。
第二節
曠野的放牛娃
十歲左右的陳浩,已經成為家里的主要勞動力。當時的農村施行“人民公社化”的勞動分工,家庭成員出勞動力為生產隊勞動,而生產隊根據勞動力的多少來給每個家庭記工分,家庭的能分到的錢或者糧食主要是根據工分的多少進行分配的,所以掙工分成為家庭生活的主要來源。
當時生產隊分給陳浩家一頭牛飼養,放牛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陳浩的身上。他每天都要很早起床,先把牛牽到水草茂盛的地方,讓??梢韵硎茇S盛的青草,而他自己從來都沒吃過一頓早餐。放好牛他還要回家準備弟弟妹妹的早餐,把最小的妹妹陳小莉喂飽飯之后,陳浩才能背著破書包急急忙忙去上學。當他趕到學校的時候,同學們經常第一節課都快上完了。
放牛時經常會碰到下雨,有一次他記得特別清楚,在他把牛趕到田野上時,烏云壓了過來,而且越來越低,看到大雨馬上就要來了,但是老牛的美餐才剛剛開始,怎么辦?是把牛趕回去,然后在趕回來呢,還是在這淋著雨,等著讓牛繼續吃飽再走呢。陳浩選擇了后者,因為時間不允許他來回了。于是陳浩就跑到一個棵大桐樹下,手執著一個大大的桐樹葉子,任憑大雨傾盆。不一會,雨水已經順著陳浩的褲子流下來了,當別的孩子正呆在溫暖的家里,或者正在被自己父母護送上學的時候,縮成一團的陳浩還在咬緊牙關,堅持把牛放好了才把牛趕回家去。
人在饑餓和困窘的時候,越能錘煉自己的心志,愈是在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時候,天地間最純正的靈氣就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陳浩一個人牽著牛行走在空曠的原野上,他就開始在觀察和思考很多常人不會思考的問題:何時下雨?何時出太陽?天地有何秘密?萬物有何規律?人與動物有何區別?人與自然怎樣才能和諧相處……也許,正是此時,上蒼賦予了他無限的智慧,開啟了他的靈覺。
第三節
苦難的童年
古語有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回憶過去的苦難歲月,陳浩至今仍深有感慨。
從小學到中學,那時的生活陳浩幾乎是在半饑餓的狀態下度過的。學校離他家約有十里路遠,每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別家的孩子都有父母或者姐姐送飯,但是陳浩沒有。因為父親不在家,農活纏身的母親沒有時間去給他送飯。
那就只能餓,每當看到別的同學吃飯的時候,他就只能暗暗的吞涎水,自己只有利用這個時間寫寫作業、看看課外書籍,但是他心里多么希望自己能有口飯吃,來填飽自己咕咕叫的肚子,一口飯對于當時的陳浩是感覺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哪怕是別人給他一條黃瓜,或者半截黃瓜,哪怕一口黃瓜,他的心里都會感激不盡!這樣的日子讓陳浩痛定思痛。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學校搞“六一”文藝匯演兒童節,老師要求每個參加匯演的同學穿藍褲子。他哪里有這些東西呀,最后有一個女同學家里條件很好,陳浩還記得她的名字叫曹靜,現在是安鄉縣檢察院一個公務人員。她就把她的褲子給陳浩穿了,后來整個學校的這些同學都笑他穿女同學這個褲子,一直到笑到初中。
還有一件事情,陳浩印象也非常深。當他讀到高中的時候,家里條件更加艱苦,他一年到頭,只有一雙燈芯絨的鞋穿,鞋子前面都穿出了一個大洞,祙子也有一個大洞。那時候,陳浩是班上的軍體委員,有一天中午的時候,陳浩記得是那個叫劉萍的老師叫他出來喊軍操。陳浩知道自己的寒酸,就對老師說:“劉老師,我不叫?!钡撬恢狸惡频耐纯?,一定堅持要他出來喊操。陳浩都急得眼淚哇哇直流,因為他這一出來叫操的話,腳趾露這么長,這不是等于告訴那些同學,這些男同學不是嘲笑他嗎?那今后怎么辦?
陳浩的自尊心怕受傷害,就通過這個情況以后,估計可能有些同學注意到他了。有一天星期天,他回去了,趕回來上晚自習的時候,他把書包往課桌的抽屜里面一推,發現推不進去了。這是個什么東西???他仔細一看,是一雙舊的女式皮鞋,很舊的有皺紋的女式皮鞋,皮鞋很尖,是中跟的。
他就給它拿出來了以后,就放到自己的位子底下,放了將近一個多月時間,竟然沒人問他。陳浩就在意識到了,這可能是哪個同學或者是一個老師好心腸的給我穿的。管它三七二十一穿起來了,這一穿一直穿到高中畢業。
瀟湘自古多英才,英才自小多磨難。磨難是人生不斷積累的財富。在童年時代,陳浩就開始磨練自己堅韌不拔的品格,為自己的人生不斷的積累著財富。
第四節
愛美是一種天性
成功的人身上都有著一種與天俱來的天賦。
陳浩從小就特別愛美,特別愛干凈,哪怕條件再艱苦,他對美的追求從來都沒有絲毫的消減。
陳浩才二三歲的時候,洗澡之前都要跟她媽媽談條件,洗完澡必須穿新衣服,結果媽媽幫他洗完澡后拿出來的是舊衣服,心里就非常不開心。
小時候,他常常偷偷的拿著媽媽那把只剩三根齒的梳子把自己的頭發梳得光光的。在他的書包里總是藏著一把摔碎了的小圓鏡,上課前都要拿出來照一照,看一看有臉上有沒有不干凈。
不僅對自己的穿著,他對身邊的環境衛生同樣要求干凈,雖然家里很窮,房子很破舊,但是每天放學回家,有時因為吃不飽飯,肚子餓得咕咕叫,頭餓得發暈,他都要從堂屋到臥室,廚房,甚至豬圈、牛欄、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把家里的被子、衣服洗得干干凈凈,疊得整整齊齊。
有時到親戚家做客,看到別人家里不干凈,都會忍不住去幫他們打掃一下,把桌子椅子擺得整整齊齊。甚至在放牛的時候,都要把牛背用水沖得干干凈凈的,把牛棚打掃得一塵不染,再點上蚊煙,不讓蚊子咬到牛,一直忙到晚上才點上油燈做作業。
從小學到高中,陳浩一直是班長,每天他都要檢查教室的環境衛生,哪怕是操場上有一根草,墻角邊有一個紙屑都不允許,都要清除得干干凈凈。
愛美、愛干凈幾乎成了一種病。
出差在外,只要看到別人的臉上有痘痘,紅血絲,頭發毛毛燥燥,他都恨不得親手幫別人去整一整,弄一弄。這種習慣一直保留至今,在文峰總部基地,位于上海市普陀區綏德路650號的文峰美麗健康長壽園,他每天上班之前都要圍著園區轉一圈,看看哪里的衛生沒搞干凈,哪里的環境不好,角角落落容不得半點馬虎,無論刮風下雨,天天如此。
喜歡美,喜歡彰顯自己,是陳浩從小的一種嗜好。
他天天都盼望著過年,因為大年三十,按照農村的習俗都要給小孩子做身新衣服(其實都是用大人的舊棉衣翻新的),穿上新衣服的陳浩一定會跑遍全村,因為要展示給其它的小同伴看。
有一年,他的一個表姐準備出嫁,夫家給她準備的聘禮,一個上海牌手表,一輛鳳凰牌自行車。陳浩說服表姐讓他嘗試一下,結果他戴著手表,騎著自行車一溜煙跑了,逢人就把戴著手表的手高高舉起,到處炫耀給別人看,一個星期家里都找不到他的人。
他對一切美的、時尚潮流的事物都非常敏感,高中畢業后,他是村里第一個辦個體戶的人,只要城里面流行什么,他都要第一個嘗試,那時候的喇叭褲、中分頭、風衣、墨鏡、雙卡錄音機、電視機、摩托車,他都要想方設法買回來,大人們習慣不了他的打扮,罵他二流子,不務正業。
第五節
對中草藥情有獨鐘
十二歲的時候,陳浩所在的鄉鎮開始發展農副業經濟,成立了園林場和蠶桑場,在鄉政府做后勤的父親得到了一個遷到園林場落戶的指標,全家離開團洲村搬到園林場當起了果農。
鄰居家的王老伯是一位老園藝師,他的技術在林場絕對是一流的,只要他看到果樹上葉子的就知道果樹生了什么病,同樣根據樹葉被蟲咬的外形就可以判斷出是什么蟲子咬的。陳浩十分敬重這個老伯,老伯也經常給他講解一些林木的修剪,以及一些花草的栽培技術。
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王老伯對中草藥也非常精通,園林場里但凡有頭痛發燒的病,老伯都能就地取材找一些中草藥,配成單方給他們醫治,非常靈驗。
在王老伯的影響下,陳浩對中草藥產生了深厚的興趣。老伯也喜歡手把手的教他辨別各種草藥,還把家里珍藏的中草藥書籍借給他讀,將自己的中醫中藥技術和園藝技術一一傳授給他。
陳浩在初中的時候,記中草藥的筆記本都有很厚一疊,中國中草藥有三萬多種,他最起碼認得比較常用的八百種,像三角龍、五腳龍、田七、直葉三七、喬白三七、血液三七等等,正是這個時候,他開始接觸中醫中藥,為他日后從事中醫美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安鄉屬于洞庭湖平原,魚類資源非常豐富,那個時候的湖泊沼澤都是野的,沒有人圍的,不像現在都是承包到戶了,陳浩用自己掌握的中草藥知識,自己制作做中草藥魚餌,中草藥配好以后有香味,魚聞到這個香味特別容易上鉤,每次只要他出都能釣到很多的魚,然后拿到鎮上去賣掉。賣不完剩下來就自己吃,有時候還給班主任老師送一些(去那里開開后門,因為他有時候因為家里的農活忙,或都照顧弟弟妹妹可能會遲到或者曠課,希望老師不要批評他,因為他的自尊心強)。
后來他就開始制作中藥餌料,分成一包一包的,去賣給那些喜歡釣魚的大人,一毛錢一包,賣得的錢就去買點茶葉,買點油,或買點鹽巴。
十四歲的時候,陳浩的父親患肺結核病,肺部穿孔,吐血,吐的是膿血,每天吐個不停,肺病有傳染,后來感染到他母親,也是吐血。他們兩人為什么得肺病呢?因為兩人性格都很急,沒有文化,氣大傷肝,怒大傷肺,他們兩人經常發怒,結果都患上肺病。
陳浩四姊妹都才一點點大,父母生病住醫院沒有錢,只好把家里栽的樹,喂的豬,養的雞都賣完了治病,還是不夠。陳浩非常聰明,他就去釣魚,把那些大魚送給院長,給他搞好關系,還喊他干爸爸。說:我家里實在沒錢了,干爸爸您看能不能幫助我們減免一點醫藥費。
父母同時生病沒人照顧,陳浩又去找那些住院房里和爸爸媽媽年紀差不多年紀的人,又拜他們干爸干媽,把自己釣的魚給他們??吹竭@孩子這么懂事,又這么聰明,大人們感動了,就幫助陳浩照顧他生病的爸爸媽媽。一直到現在,那位曾經救了陳浩爸爸媽媽一命的曾憲志院長,陳浩一輩子感激他的,只要回到家鄉,都要去他家看看。另外一個當時拜的干媽因為當年在陳浩困難的時候幫助了他,現在她的子女,兒孫都在文峰公司,陳浩對他們特別照顧,感恩他們。
后來父母出院了,身體虛弱需要補充營養,陳浩還是用他自制的中藥魚餌去釣魚,把賣魚得來的錢買了黃豆、黑芝麻和糖,用磨子磨得粉粹,放點紫蘇,給爸媽吃,直到現在,陳浩的母親都很健康,一點肺病都沒有。
陳浩開了美容院以后,就用以前的方法制作成平衡營養膏,以黑芝麻、黃豆、核桃仁、紫蘇、白糖為主要原料,又香又入味,顧客吃了文峰的平衡營養膏,渾身是勁,能夠有效的防治肺病、肝炎。
第六節
養雞場產生的靈感
十六歲那年,陳浩輟學了,雖然萬分舍不得離開學校,但日益拮據的家庭經濟件實在無法支撐四個孩子的學費,看著漸漸長大弟弟妹妹們,他們更加需要讀書學文化。作為兄長,只能含著眼淚把自己心愛的書包收起來,走出學校,陳浩跑到河邊偷偷的哭了一晚上,他多么想還能帶著小伙伴們晚自習,多想能夠站在操場的舞臺上領著全校的同學們做廣播體操,還有那個送他褲子穿,每天一起討論作業的女同學……
園藝場里樹林多,場地大,陳浩從報紙上看到,辦養雞場是條好路子??墒琴I雞子的錢從哪兒來?捫思苦想,陳浩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打電話給在長沙財經學院教書的表哥,因為快到年底了,過年單位都要發年終福利, 洞庭湖的魚大又好吃,城里人非常喜歡。他跟表哥講好,條件是表哥自己開車來拉,順便幫他從寧鄉帶一車雞仔過來抵魚錢。
表哥從單位上開了一臺卡車,按照陳浩指定的地方把雞仔裝上,一路朝安鄉開過來??斓綀@林場的時候,有一段路卡車進不來,陳浩到村口去接,一路車馬勞頓,司機和表哥早就饑腸轆轆,趁著他們到附近飯店的吃飯時候,陳浩吩咐事先安排好的伙伴,先把雞仔挑下來。
雞子的問題解決了,陳浩就跟表哥如實說,自己從學校出來,想辦養個雞場,可是家里確實沒錢,要不這樣,幾個月以后,等我把雞賣掉還你的錢。陳浩的誠懇感動了表哥,自己掏錢買了魚回去了。
陳浩把鋪蓋都搬到養雞場,從早到晚,一門心思都撲在這些小雞身上。陳浩用自己掌握的中草藥知識,精心配制了摻合了中草藥的飼料,雞長得很快,一天都能長2兩,十天就長兩斤,一個月就要長接近6斤。但是一千只雞,它們吃的東西多得不得了,哪里有那么多東西給它吃啊,又沒有錢買,它一不吃就打架,你打我我打你。怎么樣才能使它們不打架呢,我辦法想盡了。
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園林廠的高音喇叭放音樂時,原本吵吵鬧鬧的雞子們奇跡般的變得老實了。這讓陳浩很興奮,他一路小跑,就跑到中學老師那兒,去把他那個破錄音機借過來,放哥給雞聽。陳浩記得那個時候好像是鄧麗君唱的什么哥,自從他就搞個破喇叭在雞場放了以后果,那些雞仔不打架了。
只要是生命性的東西它都會聽音樂。所以,他從養雞里面找到了一種感覺,雞仔聽音樂能夠讓它寧靜下來,人也是一樣。所以,后來他開美容院,發明了文峰六合美容法,其中之一就是音樂美容。
當我們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以后,能夠產生一種力量,把它運到美容師手心當中,可以激活顧客的皮膚,激活他的心靈。當音樂為高山流水的時候,美容師的手法一定要柔,一定要綿,當音樂為狂風暴雨的時候,手法一定要有力量,護理者和被護理者同時進入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人的精神和情緒就能回歸寧靜,皮膚肌肉血管得到舒緩,可以極大的提高美容的效果。
第七節
園林場里的攝影師
艱苦歲月對陳浩的歷練,在陳浩今天看來是一筆莫大的財富。每一個青年都曾有自己的夢,陳浩也不例外。他渴望光明,渴望美好的生活。有器度有見識的陳浩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高中畢業后,陳浩回到園藝場,開始了務農的生活。他個頭小,人又瘦,力氣沒人家大,經常被人欺負和嘲笑,況且這也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晚上放工后,躺在養雞棚的草堆里,透過可以看到星星的屋頂,他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在他當時的想法,自己應該擁有一技之長,從事一項體面、輕松、賺錢沒這么累的工作。
有一次到縣城賣雞的時候,他看到有一家照相館,櫥窗里張貼著一些別人拍攝的照片,很漂亮,里面的攝影師戴著一個鴨舌帽,穿著一件白色的西裝,下身一條喇叭褲,實在是帥呆了!對,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陳浩拿用賣雞的錢去書店買來了幾本攝影的書,白天在林場忙完林場的事后,晚上是陳浩潛心學習的攝影的時間。在剛開始看的一些講照相機的構造、照相機的原理、照相機的用法、怎樣選取鏡頭等一些教條的東西時,總是感覺很枯燥很乏味,有時看了一會就想睡了。
陳浩開始動搖了自學攝影的想法,是不是要繼續學這些無聊的東西。有一天,林場里沒活,陳浩碰到了經常跟他一起干活的老伯,在給老伯談到學習攝影的思想有點波動時,那個老伯給他講了自己當年學技術經歷,使得陳浩在感同身受的同時,也堅定了自己的意志。
與老伯聊過之后,陳浩再來翻這些攝影書籍時有種特別的新鮮,有種強烈的求知欲。對于自幼聰明、而且對過高中的陳浩來講,已經有了相當強的自學能力,但光看書還是不行,得買一臺照相機來練習。
當時,他把所有的親戚都跑遍了,找他們借錢買照相機,十塊,二十塊,甚至五塊,一個一個的借過來,總共湊足了七十塊錢,就買了一個二手的上海海鷗雙鏡頭照相機,很陳舊了,快門還不靈。
相機是買下來了,但照想需要膠卷啊,那個時候膠卷記得是九毛錢一個。買沒膠卷還是沒錢,怎么辦?他就拿著這個沒裝膠卷的空照相機去跟林場的青年人照相,說好黑白照片一寸的一毛錢一張,彩色二寸的二毛錢,先收錢。沒有膠卷的,咔嚓就按個快門,別人就給他一毛錢。然后弄張白紙開了個收條,寫上什么時間可以取到相片。
在大概收到了二塊錢后,他就打聽膠卷是在哪兒買,哦,是縣城,但是,縣城離他那里有將近是三十公里路,步行,跑到縣城,找到買照相器材的地方買了二卷膠卷,馬上跑回來,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很晚很晚了。
膠卷買回來以后馬上裝進去,第二天一早就去找昨天拍過照片的人說,可能是膠卷沒裝好暴光了,得重新重照。什么叫暴光有些人聽不明白,最后給他們解釋這次拍不再收錢了,好多人才同意。
在當時拍照片感覺是一種重要的儀式,人們把過年才穿的新衣服穿上來照張相片,然后過好塑,做成相框掛家里,或者專門劃一塊玻璃壓在臥室的桌子上作為紀念。陳浩就這樣開始游走在各鄉各村,穿著一身件白色的西裝,戴著一頂鴨舌帽,眼睛上架著一副蛤蟆鏡,儼然一副時髦打扮,每天下鄉拍照片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孩子跟在屁股后面跑上跑下的。
第八節
張九臺與大中華照相館
自從學會了攝影技術以后,陳浩一有時間,就走村竄戶上門給人家拍照片,然后拿到縣城照相館去沖洗,這時,他開始有到鎮上辦個照相館的想法,因為他們這一大片都沒有一家照相館,如果想要照相,必須到縣城里去。
園藝場一河之隔是張九臺碼頭。張九臺原名“倉九臺”,清朝末年,澧水肆虐,河洲修建的九間糧倉被沖毀,僅剩下九間臺基。一位私塾先生見此情景,便搖頭晃腦道:“倉九臺!”
倉九臺面積不到一平方公里,三面環水,地理位置優越,水上交通十分便利:上可通津市、澧縣;下可達常德、長沙。碼頭上,常有來往商船???,有的是為收購垸內的農副產品而來,有的是前往長沙等地經商的過客。為了方便行人,餐館、客棧、蔑行等便應運而生。來此定居者與日俱增。在定居者中,姓張的特別多,倉九臺慢慢地被人叫成了張九臺。
辦照相館首先需要有房子,這個建房子的錢從哪里來?光建房子需要的幾萬口紅磚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當時他就想自己動手扳磚。
人一旦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就有無窮的力量。為了早日建成自己的照相館,陳浩每天起早摸黑,在園藝場里取土和泥,不顧冰冷的河水挖沙,沒日沒夜的扳磚,半年的時間過去,他一共扳了幾萬塊,碼成一條一條的等著太陽曬干,因為扳出來磚曬干需要很長時間,中途遇到下雨天需要防水。
沒有錢買防水的簿膜蓋,只能到處收集茅草編成防雨罩往磚頭上面蓋,否則如果磚頭淋到雨就會壞掉。記得有一天,那是春季,雨下得特別的大,害怕磚頭被雨泡濕跨塌,就一個人背上鋤頭連夜開溝,把雨水引流出去。風大雨急,整整一夜,陳浩一夜沒眠,不停的開溝防雨,直到凌晨,風雨終于停了下來,因為淋雨勞累,陳浩暈倒在地上,醒來之時發起高燒,導致大病一場。
要干成一個事真不容易!但是為了一定要實現的目標,哪怕最苦最累,陳浩都要咬著牙也要熬過來。但是,在后來他燒磚的時候,為了節約煤,他就這個地方它該放三兩二兩的煤炭的地方就放一兩,結果燒成了嫩火磚,因為透火性不強,不能建房子打地基。
這就慘了,那又怎么辦呢?那就只能晚上早上到處去撿破磚,用那個竹筐裝著,將四處收集過來的破磚打地基,用自己燒的嫩火磚砌墻,找自己在物資局當經理的同學爸爸幫助解決了建房子要用的水泥、鋼材。最終,這個二層樓的房子終于蓋起來了。陳浩把一樓當拍攝室和營業廳,二樓閣樓當暗房和臥室。
歷經磨難,并向親戚、朋友、同學四處籌借了開照相館的錢。陳浩把他的照相館取了一個非常大氣的名字——大中華照相館。
第九節
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后來無意中聽到鄰居的孩子在學校里要拍升學照,或者是辦一些學生證件的照片,聽到這個消息后,陳浩頓時眼前一亮,如果自己能把這個活接下來,比到各處亂跑拍的多??!
當天晚上,陳浩就去了校長的家里,先給校長的家人聊聊家常,等校長問到他的攝影時,陳浩算是打開話匣子了。校長正苦惱找誰來給學生拍照的事,這樣一拍即合,陳浩就把這個活給接下來了。
第二天陳浩就去學校給學生們拍照了。學校有學生200多人,等把照片沖洗出來送到學校后,校長對陳浩的技術非常滿意,當場表示,以后每年學生的照片都讓陳浩來拍。
照相館開張后,并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生意紅火,開始幾天甚至都很少有客人來照相,這就讓陳浩陷入了憂慮之中。
不能光等客人的上門,光靠一些散客也難以維持的。后來有一次偶然的機會,陳浩了解到全鄉拍身份證照片是一個很大的機會。但是要想承接到拍身份證的義務,需要有認識的領導介紹才行。
陳浩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到負責全鄉身份證工作的領導。第一次去見這個領導時,他正在忙,問明陳浩的來意后就說:我們這已經有了專門拍照片的,其他的不需要,就這樣陳浩被打發了,當陳浩走出領導辦公室時一下子就泄了氣。但是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了林場老伯的話,陳浩的精神又來了。
第二天,陳浩又去了那個領導的辦公室,領導當時正在外面抽煙,陳浩走上前去遞上一支香煙,那領導順手也就接了起來,就問陳浩是干什么的?陳浩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后,那個領導才想起來昨天來過一個照相的。陳浩把之前拍的一些照片給領導看,領導仔細的看著,不斷的點頭。最后答應讓陳浩先來拍幾張試試看,如果拍的比較好的話,可以考慮讓陳浩也參與進來。領導的這話讓陳浩頓時興奮起來,一路上陳浩哼著小曲回去了。按照領導的安排,陳浩拍出的照片讓領導覺得還比較滿意,就答應給陳浩分一部分拍攝工作。有了這樣一批活,使得陳浩的照相館有了保障。
陳浩的照相館在拿下全鄉身份證拍攝的權利后,也開始向其他單位擴張他的業務范圍,比如:接下了全鄉重要學校的照片拍攝,以及其他單位的照片拍攝業務,這也使得大中華照相館紅火了起來。
【未完待續...】